媒体视点
2025年7月11日《央广网》:课堂搬进工厂 重庆三峡学院学子触碰产业“新动脉”
把课堂搬到产业发展的最前沿,才能让学生真切感受专业脉搏,激发创新动能。近日,重庆三峡学院“知行践沃土,笃行助振兴”乡村振兴促进团深入开州高新区产业一线,开展以“洞察产业新动能,链接专业新未来”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据悉,开州高新区瞄准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正围绕重庆“33618”制造业集群体系,因地制宜培育开州“1234”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已成功培育上市企业1家、国家重点“小巨人”3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0家。
团队观看开州高新产业园区规划视频(学校供图)
开州之行,科技赋能与绿色转型是团队成员触摸到的第一重脉动。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重庆海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成员们被“海通牌”反渗透膜元件深深吸引。他们零距离观摩这项核心技术如何应用于工业废水深度处理与水资源循环利用,深刻理解了“环保科技”如何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绿色引擎。
踏入中科华研(重庆)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一种“点石成金”的科技魅力扑面而来。玄武岩纤维以其高强度、耐腐蚀、绿色环保的特性,颠覆了三峡学子们对传统材料的认知。当亲手感受这种“石头变丝线”的神奇材料,并得知其在航空航天、建筑加固等高端领域的广阔前景时,成员们惊叹不已,“原来不起眼的石头,也能迸发出引领未来的战略价值。”
当日行程的最后一站——重庆天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则向成员们展示了现代企业的另一个维度:责任与温度。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和严苛的质量控制体系,彰显了其对“精益制造”的追求。而更触动人心的是企业常态化雇佣72名残疾员工的社会担当,这份“诚信企业”的荣誉背后,是实实在在的人文关怀。
团队成员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学校供图)
在每一站的参观间隙,团队成员积极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交流,从产业特色、人才支撑到产业链延伸等,探讨了产业新动能向乡村辐射的多种可能性。(刘鹏)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编辑:陈静
上一条:2025年7月13日《光明网》:重庆三峡学子“三下乡”:田间地头传农技 青春助力乡村兴
下一条:2025年7月9日《央广网》:重庆三峡学院师生追寻红色记忆 传承革命薪火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