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博manbetx官网

重庆三峡学院新

媒体视点

2025年7月4日《央广网》:重庆三峡学院学子用科技点亮故土新生

时间:2025-07-04 作者: 浏览:

七月炎夏,重庆市万州区大周镇五土村的一张老照片,被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团用AI技术“复活”了。照片中,一位身着藏青色外套的青年男子坐在自家门口的长板凳上,翘着二郎腿,手持一部红色电话机听筒,神情惬意,他背靠的正是20年多前被没入江水之下的老屋。如今,这张拍摄于1995年的照片通过AI被扩展为动态影像——画面中,男子挂断电话后,起身拍了拍裤子,望向镜头露出微笑,仿佛在诉说一段尘封的岁月。

AI修复后的照片与老照片(学校供图)

被江水带走的电话铃声

这张照片的主人公是五土村村民何家清。1995年,他家成为大周镇首批安装固定电话的家庭之一。“当时全村都没几部电话,我家是最早装的。”何家清指着照片说,“当时就在里面这屋里裁制衣服。”如今,他和妻子依旧开着门面经营服装剪裁,但背靠的房屋已从江水之下的老屋换成了场镇中心街道的新楼。

“我们想建一本数字相册。”实践团团长刘晶梅说,实践团成员用AI算法将照片扩展为12秒动态场景,模拟人物动作与环境光影变化,还可以结合本人提供的信息,复原画面中的其他细节。

数字孪生技术种下的“智慧种子”

此外,实践团还在大周镇推进“数字孪生乡村图景”建设。实践团中来自计科学院物联网与智能控制技术实验室的成员在李洪兵博士的带领下,依托重庆市高教突破重点项目“三峡库区绿色农文旅数智化产业集群和智慧生态旅游学科群建设”,使用无人机采集大周镇“五村一居”的立体影像数据,开展搭建数字孪生平台的基础性工作。最终,团队需要通过影像进行建模,设计完善大周镇数字旅游导览系统,将整个大周镇的实时人流量、森林含氧量、空气质量等要素“克隆”到可视化平台。

实践团采集相关数据(学校供图)

“看,这是古红橘园的数字分身。”实践团成员朱思琦调出三维模型,每棵果树的树龄、产量、土壤数据一目了然。

当科技遇见“诗和远方”

基于调研,实践团为大周镇设计了“一核两翼”乡村文旅方案:以中山杉湿地为核心,打造主题民宿;以古红桔采摘园和漆扇非遗工坊为支点,形成“一日游”产业链。

实践团为大周镇设计了“一核两翼”乡村文旅方案(学校供图)

在五土村,用AI生成虚拟导游,打造特色IP,讲述大周镇故事,引导游览十里滨江长廊;在铺垭村,实践团协助民宿群打造“时光邮局”,游客可寄出印有AI生成的老照片明信片;在古红橘智慧采摘园,利用农业物联网精准监测园区动态,打造亲子采摘生态体验园;在艺术农庄设立漆扇非遗工坊体验点,在游客聚集地设立“时光留言站”红色电话亭,以文化传承带动经济发展。

最引人注目的是“记忆银行”计划。村民捐出的老物件经AI扫描后成为数字藏品,每件藏品被赋予专属NFT编号,访问量、点赞数自动转化为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商品。(刘鹏)

编辑:陈静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详见链接https://apicnrapp.cnr.cn/html/share.html?id=30059624&ui=447hSmY6EvV+U+/Z6WS2ZadRV/12ml6YLWq2wqkg6ADOwQmZuESJmchOXrE8kQ5r&action=share&type=1

上一条:2025年7月7日《新华网》:重庆三峡学院宣传部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激励党员牢记初心使命

下一条:2025年7月4日《华龙网》:以实践传承红色精神,重庆三峡学院学子探访刘帅故里

万博manbetx官网,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二段780号

本科生招生咨询:023-58102264    就业联系:023-58107781   sxxyjyb@126.com

研究生招生咨询:023-58105711

版权所有 ?2021-2023 重庆三峡学院版权所有 渝ICP备05001041号-1